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查字典历史网 2015-12-18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知识点概述

主要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注意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总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常见误区提醒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比较。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1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从材料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故选D。

答案:D

11.1937年董必武在《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经济社会条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很远,没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妄想在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初步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当前的目标首先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这与孙中山先生所遗留的三民主义在现阶段真正实施起来,没有什么不兼容的地方。对这一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阐明了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具有明显的兼容性

B.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人民的主要目标

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C.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D.中共现阶段的革命目标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没有原则冲突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材料中也没有提及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将来会共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故C项不正确。

其它A、B、D三项材料都有明确的表述。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C。

答案: C

12.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遗嘱积四十年之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可知此时孙中山已认识到联合中共及发动民众的重要性。因此其核心主张应是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2: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渊源。(12分)

(2)根据材料2,概括孙中山最初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并指出其与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三民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归纳三民主义诞生的思想渊源。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从材料第二段归纳三民主义时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然后从两个段落的比较中归纳下一问。

答案:(1)社会条件:民族危机的加深;满清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西学东渐,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渊源: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

(2)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

不同:西方的三个思想历经千年随着历史发展先后提出和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纲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与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满天下之雠,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2: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3: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利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材料1、2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8分)

(2)与材料1相比,材料2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3中的中国与材料1、2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据此分析材料3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飞跃?(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比较的能力。第(1)问共同之处通过对比两则材料即可得出;局限性要结合两者反清的理由进行分析。第(2)问进步之处要比较两则材料的主要差别;社会条件要结合同盟会成立的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区别要从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结合区别分析材料3中思想认识质的飞跃的表现。

答案:(1)共同之处: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局限性: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

(2)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材料1、2中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3中的中国指中华民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陈苗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杜金鹏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2

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2)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河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邢晓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世杰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小结

与“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