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_学习指导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学年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

2014学年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2014学年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春秋战国,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

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阶级扩大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2. 以下经济现象,出现最早的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C.依四川法造交子,与现缗并行。

D.时商贾至京师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C.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4.中国古代某位皇帝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他还设置了

A.参知政事 B.殿阁大学士 C.内阁 D.军机处

5.《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D.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6.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 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7.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在此胡适评价梁启超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B.主张设议院,变法图存

C.倡导宣传民族主义 D.推动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8.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9.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 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③外国资本操纵经济命脉 ④国民经济总量有所下降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著名剧作家,在其著名作品《费加罗的婚礼》中,出身低微的主人公费加罗为追求爱情质问荒淫的伯爵:就因为你是个大贵族,你便自以为是个大天才啦!只凭着门第、钱财、高官、爵位,你便这般得意忘形!其实你何德何能,配有这么多的享受至于我嘛,本是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混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我为谋生自立施展的手段和显露的见识,比起统治西班牙一百年的还要多。作品的思想意义在于

A.弘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生价值 B.呼吁自由平等,宣传理性思想

C.挑战教皇权威,倡导宗教改革 D.树立公平正义,反对贫富分化

12.下表所示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议席分配制的公平 B.公民选举制的进步

C.公民普选权的实现 D.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完善

13.《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4.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世界霸主,科技腾飞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15.《中国大趋势》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表明丽丝斯比特

A.肯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优势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16. 有学者称:东欧国家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

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17.下图为《迁出欧洲的移民,1850-1940年》,对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人才外流导致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9.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20.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的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1985年12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英国、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后果(2分)

(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4分)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22.(12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l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2分),对此观点进行评论(1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50字。)

23.(14分)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材料四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孔子的态度是如何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孔子的看法有何矛盾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子的态度是如何的?(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2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1862年,日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竟然绝版。中国国学网

材料二(日本)福泽谕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王建《中日两部劝学篇之比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4分)

(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请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设计除政治经济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内容。(4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4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2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材料一 l550年和l551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两次大型辩论会,辩论的主要对手是第三世界主义者拉斯卡萨斯和欧洲中心论者塞普尔维达。这两次古典式辩论.直指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世界上有没有劣等民族?先进民族有没有理由对落后民族开战并奴役他们?

塞普尔维达的论点有:

第一,印第安人犯有偶像崇拜的严重罪行;

第二,印第安人智力低下,是天生的野蛮人和奴隶;

第三,印第安人互相残杀,用活人祭祀,甚至吃人肉,西班牙人有义务拯救受害者。

材料二 卡萨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论证说,惩罚一个陷入迷途的民族是为了教育这个民族,而不是毁灭它,然而战争不会使美洲的印第安人明白自身的谬误,只会增加仇恨。比起用活人祭祀来,战争是更大的罪恶。

摘编自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

请回答:

(1)请以玛雅文明为例,反驳材料一中塞普尔维达的前两个论点。(7分)

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2)从材料二卡萨斯对塞普尔维达第三个论点的反驳,推断西班牙人是以何种方式拯救受害者的?卡萨斯反对这种拯救方式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落后民族?(3分)

(3)你认为塞普尔维达论点的实质是什么?(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材料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刘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熬明

高晓艳《中考历史文字型材料题答题技巧》微课——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九中大同校区2019.5.2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郑健宏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杜金鹏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钟永凤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国级优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张丹燕

与“2014学年历史高三期中试题下学期”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